联创世华统一客服热线:4001105311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部分练习题(10月1日)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 )(单选)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2.教育目的规定的最核心的是( )(单选)
A.它规定了教育目的社会价值要求的期望
B.它规定了教育目的个人发展的需求的期望
C.它规定了教育目的教师层面要求的期望
D.它规定了教育目的学生层面要求的期望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单选)
A.消除旧式分工
B.有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
4.以下教育措施中与人权教育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单选)
A.学习了解重要的人权文件
B.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与方法
D.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共精神
5.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此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单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6.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单选)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选修课程
7.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的著作是1918年出版的( )。(单选)
A.博比特的《课程》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杜威的《人的问题》
D.斯腾豪斯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
8.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单选)
A.教学方法改革
B.课程改革
C.教育评价改革
D.教育结构改革
9.材料分析题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请你运用教育学原理评价该老师的这一做法。
10.材料分析题
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指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1.B
解释: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教育的无目的论:是美国教育学杜威提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2.A
解释:教育目的规定的是国家要培养成什么样人的要求,所以它规定了教育目的社会价值要求的期望。
3.C
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D
解释: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公正权等。人权教育是在学校和教育机构对人权历史、学说和法律的教育,也面向公众推广。选项D中培养社会公共精神不属于人权教育。
5.D
解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指教师在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创造许多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D正确。
6.A
解释:A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B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C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D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选择的课程。
7.A
解释:识记题。考查对知名著作历史地位的了解。B是干扰项,形成于教育学创立阶段。《人的问题》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20世纪30至40年代发表过的论文选集,为读者勾勒了杜威的民主理论和现代教育观点的脉络。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1975年出版了其主要代表作《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在这部课程论名著中,斯腾豪斯在批判、继承传统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如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课程开发的“研究模式”,“教师作为研究者”等等。
8.B
解释: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9.略
10.略